网站首页 资讯 热点 行情 地区 推荐 民宿 酒店 家居 度假 滚动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美国泄露的氯乙烯危害或持续20年?毒气会飘到中国吗?

2023-02-22 09:51:46来源:有来医生网


【资料图】

2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发生氯乙烯泄露,距今为止,毒云笼罩俄亥俄10余天,事故发生地周围现大量动物死亡,鸡、狗、狐狸、鱼类等均受毒害。这是一场极为恐怖的环境灾难,有人称之为翻版的“切诺贝利尔污染”事件。氯乙烯究竟有多毒?美国政府现场焚烧氯乙烯会带来哪些问题?这些有毒气体会不会飘到中国?氯乙烯泄露事件又折射了什么?这些问题我们来一一解答。01氯乙烯到底有多毒氯乙烯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十分广泛的基础化工原材料,大家生活中熟知的PVC材料学名叫做聚氯乙烯,就是使氯乙烯发生聚合反应后得到的。一般评价化学物的毒性可从短期毒性和长期毒性两方面说明。氯乙烯的短期毒性并不强,但在长期毒性方面却非常严重。短期毒性指的是突然大量摄入某种化学品带来的伤害。有关研究表明,人在直接饮用1.5公斤氯乙烯后才会致死,这个摄入量正常情况下很难达到。敲重点!氯乙烯真正的危害是长期毒性,它目前被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1类致癌物清单中,氯乙烯与多种流行的癌症(如脑癌、肺癌、肝癌等)存在关联。与氯乙烯长期接触会导致越来越频繁的恶心和晕厥,也会破坏神经系统,即便是接触较低浓度的氯乙烯,皮肤也可能会出现各类过敏反应。长期接触泄露的氯乙烯,其危害真的是不可估量。俄亥俄州危险材料专家西尔·卡吉亚诺对媒体表示,此次事故相当于是“用化学物质毁了一个小镇”,“当官员们很快就告诉人们可以回家时,我感到很惊讶。”卡吉亚诺还称,在5到20年后,当地人中可能会出现大批癌症患者。02现场焚烧氯乙烯又会导致哪些危害?一般而言,氯乙烯发生泄漏后应该首先切断泄露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收剂覆盖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防止气体进入影响人类正常生活。之后可以进一步对氯乙烯进行稀释溶解,也可以将残余的氯乙烯转出事故车辆重新输送。然而当地政府最终采用了焚烧方法处置泄露的氯乙烯,该策略的简单粗暴令人难以想象,他们打算把所有的氯乙烯现场烧尽,这样就能消除泄露危害。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事实上,氯乙烯不充分燃烧时会形成一氧化碳,并伴随大量的氯原子中间体出现。中间体与一氧化碳易结合成剧毒物质光气(碳酰氯),光气的毒性并不弱于氯乙烯,一度也曾是二战中个别国家制造毒气弹的重要原料。除此以外,氯乙烯的燃烧会产生二噁英。二噁英又被称为“世纪之毒”,其毒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具有不可逆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而且二噁英稳定性很高,难以降解。如果在空气和土壤中长期保留大量二噁英,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都是毁灭性的破坏。03此次泄露的氯乙烯会飘到中国来吗?基本不会飘到中国,就算是飘过来也已经是极低浓度的氯乙烯了。因为俄亥俄州地处北纬40度,处于西风带,气流走势主要向东前进。氯乙烯发生泄露后主要向西扩散,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纽约州等。更极端的情况则是会飘过大西洋进入欧洲各国的领空,威胁欧洲人的生命安全。按照西风带行进路径,中国本土距离俄亥俄州的距离非常遥远,泄露的氯乙烯及燃烧后的各种有毒产物很难传播这么远,因此我们不必太过担心氯乙烯会影响我们。不如更多担心一下日本核电站排出的废水......这个离我们太近了。04氯乙烯泄露事件折射了什么?这个问题其实非常耐人寻味。泄漏事件是2月3日发生的,然而媒体曝光的时间是在十余天之后。这中间美国的媒体基本没有对危害如此巨大的公共安全事件报道发声,反而都在聚焦中国民用科研气球飞入美国本土的事件,偏移视线的功夫可谓老道。而且在泄露事故不断发酵后,美国的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如Twitter、Facebook等均有用户自行发布事故信息,引起的大量关注,但始终未能成为社交媒体上讨论的主流趋势。此外后续有媒体传出,前往俄亥俄事故发生地的多名美国记者被当地政府采用暴力,扣留羁押,拒绝他们进行深入报道。这些记者是否已经被释放还不得而知,但也能由此看出,美国的新闻自由和舆论自由远非表面上的光鲜亮丽。这个事故折射出美国强大的舆论控制能力,以及对本土媒体的掌控能力。危害如此严重、影响如此剧烈的公共安全问题能够被封锁这么长的时间,属实是美式“自由”的最佳体现了。氯乙烯泄露后如何处置的相关技术值得国内进行研究,未雨绸缪不是坏事。这种强大的舆论控制能力更要进行学习研究,世界不能只有西方国家的声音。

标签:

相关文章

[ 相关新闻 ]